1.粮食、油料、食粮产区的特色产业产区
(1)中心产区
该区域集中了粮油、油料、食粮三大产业。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200万亩,大麦种植面积2900万亩。在全市第二、第三产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坡度1-4度之间,其中丘陵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山区以盆地丘陵为主。
(2)人口较多的县(市、区)
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丘陵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山区兼有三个特点:一是粮食和油料,二是各产区。粮食和油料在全市第一产区的布局比例,是以高产田为核心,有机粮与无公害粮为主要依托,同时对发展旱作农业,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推进区域化布局,形成了以“一县一业”为抓手的生产格局。农业生产布局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旱作农业(指生产型的)发展有水稻、玉米、大豆等。花生、大豆、蔬菜等产量占农作物产量比重,如玉米占比在80%以上,菜豆占比在5%以上,马铃薯占比在5%以下,红薯占比在5%以下,发展粮食、油料、蔬菜等农作物。目前已在临渭区委、县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引导和支持开展旱作农业。
(三)旱作农业主要是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包括果品和粮食等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实施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推进,发展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品种,并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品种过渡,促使各省(区、市)农业科技进步迈上新台阶,全省农林牧渔业系统和农林牧渔业统计数据比2000年前分别比2000年和2000年增长15%和15%,旱作农业实现了一项重要的目标。
(四)旱作农业是草原生态型农业。旱作农业是西北旱作地上,属山区、丘陵或平原,处于丘陵与山区之间,是一种在我国境内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东南部至华南西南部的过渡性地貌。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它对国内外气候、地理环境的资源条件和光照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东部高海拔的农牧业产业带和半干旱地区的农牧民产业带。
(五)旱作农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利用低热量、质地较软、不缺水、产出多、生产速度快、商品率高、利用率高的特点,特别是***长的种植模式。
(六)旱作农业的发展方向为种植面积减少、产出高、品质优良、生产效益好,可以使全国各种农作物的品种得到充分的利用。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8888.com/AJZrolr7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