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水育秧
浅水育秧。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水稻等秧苗越冬期较长,苗龄达到2—4叶期,即进入越冬期。根据农户的实践总结,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温度为10—15°C,这个温度界限对秧苗安全越冬非常有利。
秧田中的水可通过灌溉器或拦河水管进入秧田,一般是利用自然人和人工很难插入的管道,以便能把秧田底部的水分尽可能的输入到水中,从而达到消灭杂草的目的。
在早稻收获后,将田间的水先放干,再通过机械抽水排干,每隔5—7天人工加水50—60千克,使水深达到30厘米,整个生育期灌水2—3次,其目的是保证秧苗安全越冬。但是由于水层的深度较浅,不能及时排水,容易导致根系腐烂。
应当注意:一是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同时,注意苗期除草,提高土壤耕层的质量,以防损伤秧苗根系;二是插秧前进行灭茬,消灭田间杂草;三是适时早栽,提高有效分蘖率;四是合理使用除草剂。
6、稻曲病
稻曲病是常发的病害,在南方大部稻区都有发生,稻曲病具有高温、高湿的发病条件,早稻和晚稻重发区的病害盛发。一般主要表现在烂秧现象发生较重,稻曲病发生后,稻株各部分的病斑有区别,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褐色或暗褐色。
症状特征:被害的稻谷颖壳破碎,谷粒外露,严重时颖壳外侧,稻谷变为灰白色。病斑发展,会导致颖壳中空,谷粒内外均有菌丝块。一般在插秧后20天发病,水稻抽穗初期发病,病害逐渐向分蘖扩展,常导致全部水稻剑叶变黄枯死,并伴其死亡。水稻一旦出现发病,即产生大量孢囊,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颖壳内或稻茎表皮下越冬。
菌丝能在稻株的枯叶及颖壳内越冬,翌年4月份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雨水传播。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8888.com/LPqWgWn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