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吕政是利国镇东官村村民,今年47岁,在县畜牧水产局指导下,经过60年潜心选育的单季稻、玉米品种,采取育秧工厂化育种的方式,现已发展到专业育秧、机插、抛秧、配种、栽培和收获,稻谷面积达到15万亩,其亩产水稻达到90公斤,产值达2300元。
利国镇东官村南闫村位于长沙山区,以前是设施农业观光型水面养殖场,经过多年努力发展,目前是利国镇的省级示范基地。建设稻渔种养项目,选择高产品种,采用育种技术,对常规水稻的生长、收割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每个季节都实现了全过程的优化和实现双季稻收割。今年9月,该村以建设省级示范基地的方式,将“利国大米”、“利国大米”三个品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申报了“湖南省著名商标”。
利国镇的水稻,历来以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近年来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肥料过量,钾肥不足,水稻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经过技术的指导和引导,农民纷纷提高施用肥料的积极性,然而,一些水稻种植户由于不懂得水稻的需肥规律和养分的规律,再加上农户的施肥比例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确保丰收,同时也满足农民的需要,我们通过土地流转,以租金的形式租地,土地整合后再种水稻,既提高了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又增加了水稻的发展动力。如今,在利国镇从湖南阳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土地700亩,建设苗床、稻种培育室,通过两季小规模种植水稻,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能使水稻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通过“科技下乡”,我们共同研发出了“稻霸工厂”,技术已经具有很高的示范性。稻技专家就水稻繁育相关设备,并结合种粮大户的养殖特点,以农户直接的方式加入,包括水稻育秧和水稻运输等等。
优质稻、“农超对接”,让稻农“抱团”闯市场
打造一个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我们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企业负责人作为保障。
今年,由于国内外水稻种子供应不平衡,形势异常。该公司在县财政局的引导下,通过整合种粮大户的资金和土地资源,与政府、科研院所等直接协商,投资40余万元引进了一家生产机械化的水稻精量播种机。
““我们今年准备把水稻品种布局到县农业局的大田中,然后专门与基层种子管理部门、合作社、农户及种子企业沟通,依托专家、技术等,结合实际,组建生产基地,统一机耕、统防统治、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等机械化种植模式,实现每亩节水100立方米,每亩地增加收益8000元以上,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8888.com/ftWRn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