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室食用菌
从生物技术学角度来看,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大多数菌类的东西也都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对温度要求不高,将有“四季型”的菌类,进行培养,有利于生长发育。
但是有一种错误的情况是,一般食用菌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料温度都在25-30°C,温度越高,就越容易对菌类有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蘑菇生长,确保生物转化率,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培养料温度的高低,并且根据温度高低和食用菌品种,合理调节培养料的温度。
2、低温食用菌
目前,低温食用菌生产主要有三个需求:
一是在生产过程中,有的地区往往会遇到0°C以下的低温,而采取火炉等方式加温,使得菌种在高温条件下不能正常发芽生长。
二是低温环境下食用菌菌丝体无法正常生长,菇柄不能分化。
三是部分菌种不适应低温环境,无法萌发,无法发菌。
因此,温度升高时,要注意通风,适当降低菌种的生长温度。
四是菌种在培养料内浸水过多,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容易僵化。
三是培养料的含水量过高,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基质含水量低于65%,菌丝难以萌发生长,会导致菌种营养不足。
所以,培养料的含水量要适宜。
五是处理不当,料面部分或整个料面出现絮状菌丝或局部坏死。
六是培养料中过度施用氮肥或盐碱等,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影响菌丝生长。
七是菇房温度过高,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抑制菌丝生长。
八是出菇时通风不良,光照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出菇。
八是出菇后期,菇棚通风不及时,棚内湿度过大,菇蕾萎蔫,影响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九是夏季出菇期间,光照不足,光线过强,细菌性病害,包括软腐病,包括链格孢,灰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等,引起烂菇和停止出菇。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8889998888.com/ogWz8wCbej.html